[“货易通”首单区块链电子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成功落地]12月5日消息,11月24日,汇易通金融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基于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打造的“货易通”平台与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鸿亚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在青岛西海岸可信示范仓成功落地全国首单小宗农产品区块链电子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经济日报)
相关快讯:
声音 | 宝新金融郑磊:比特币等代币不应被称为“货币” 加密数字币从严监管成趋势:据证券日报12月5日消息,港股上市公司宝新金融(01282.HK)首席经济学家、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专家顾问郑磊表示,比特币等加密数字币可以具有劳动价值和某种使用价值,但是不具有货币一般等价物特征,因此它们不是货币,而是数字化资产。国内媒体一直在误用,将“加密数字币”说成是“加密数字货币”,从严格意义来讲,这种称谓并不准确。我一直坚持正本清源,还其本来面目。我认为,资产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这个概念也非常清晰,即被数字化的一定是有价值的,或者是会持续产生价值的资产。这可以是收益权或是可见、不可见的财富(比如数据、知识),只要数字币是与这样的有价值的资产结合的,就应该加以引导和支持,将其纳入一个常规化的监管体系之中,这是监管趋势。这就迫切地需要国家极大地提高监管科技水平。[2019/12/6]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 经济学家左小蕾:名字是“币”不代表就是“货币”: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前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在区块链教育创新论坛“链接大脑——区块链教育机遇与展望”圆桌论坛上指出,加密货币正在挑战权威货币,加密货币实际上是没有标的衍生工具,一个交易工具。不是叫“币”就是“货币”,货币有诸多职能和国家信用背书,大规模的token实际上已经是在整个市场上“替代”国家货币。我们应该思考,不要中央银行信用担保而创造“货币”的同时,是否能保证不创造危机、通胀和虚拟资产过多的情况,如果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太多的“虚拟价值”将会影响实体经济。市场的公允价值是交易出来的,而加密货币是先创造出来的。要明确,国家的信用没人能够替代。[2018/4/21]
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主席:虚拟货币不是“货币”:隶属于国际清算银行的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的主席Stefan Ingves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以比特币为首的虚拟货币绝对不是“货币”,最多可被称为“虚拟资产”,其没有央行、监管和公共部门的背书,因此投资此类资产是“十分危险的”。他还提醒投资者们应从“郁金香泡沫”以及其他泡沫经济中吸取教训,他并不看好虚拟货币的未来。[2017/12/8]
郑重声明: “货易通”首单区块链电子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成功落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