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杨东:区块链技术的成熟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数字文明]12月9日,在平安大讲堂活动上,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杨东表示,如果说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是河流,区块链技术就是河床,没有河床的底层基础,就不会有河水的流动。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使得真正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迈向一个智能化的时代,也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数字文明。同时,此次疫情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后疫情时代,防止金融监管的“灯下黑”问题,有效加强金融监管,意义重大。对此,杨东提出,可通过构建科技驱动型监管,特别是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以链治链”,对金融领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建立“共票”机制,发现数据价值、推动数据的联通共享;在当前环境下,还要给疫情中和疫情后处境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创新的融资工具和金融环境。(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快讯:
中国人民大学杨东:数字货币只是表象,重构支付网络才是远大宏图: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实验室执行主任,人大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杨东在一场线上讲座中表示,区块链技术最大的应用场景是金融领域和政务领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具有高度融合性。日前,整个加密货币体系越来越丰富、多元、全面,金融应用场景也更加成熟,如在点对点的金融、区块链ABS、贷款清算、跨境支付等领域都有所突破。
杨东特别提到了最近一个现象级杀手应用Defi,Defi是一种去中心化金融,点对点的金融借贷。杨东认为,过去之所以没有实现,是因为资产的可信度核心在数据和画像,而这两项没有达到一定的准确度,但在区块链技术上是能够实现的,尤其是今年以来,数字化在加剧,数据、画像的准确度也在不断提高。杨东断言,点对点的融资正在成为趋势,同时,数据上链也正在成为趋势。
杨东最后强调,数字货币只是表象,重构支付网络才是远大宏图,重构一个支付体系比构建数字货币重要的多,区块链时代的开启,也是再造“清算体系”的最好机会。(证券时报网)[2020/8/21]
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举办“分享区块链技术,提升履职质效”主题党日活动: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1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科技处联合国际收支处等6个处室开展“分享区块链技术 提升履职质效”主题党日活动。各党支部负责人和党员共65人参加活动。科技处党支部书记许健在会议上围绕区块链相关知识开展了交流学习座谈,概述了区块链技术的起源,讲解了区块链核心技术和特点,分析了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并探讨了未来的监管重点。乌鲁木齐中心支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阿达来提·吐尼亚孜参加并主持活动,并强调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2019/12/18]
动态 | 区块链技术助力共建中国人群基因变异解读标准数据库发布:据央广网消息,5月27日,“区块链技术助力共建中国人群基因变异解读标准数据库”在2019数博会“生命大数据高峰论坛”上发布。华大集团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杨梦表示,数据库的建立必须满足可公开、可溯源、不可篡改、迭代更新、临床信息溯源、符合伦理法规等条件,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账本公开、所有历史信息留痕、哈希摘要上链、分布式共识、私有数据存证、细颗粒度权限控制等。[2019/5/28]
郑重声明: 中国人民大学杨东:区块链技术的成熟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数字文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