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今日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国央行今日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有2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100亿元。
相关快讯:
中国央行今日开展7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国央行今日开展70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700亿元。[2020/10/20]
声音 |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如果中国央行首先推出数字货币 无疑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据新京报消息,11月29日,原浙商银行行长、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发表文章《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七大猜想》。文章指出,一些国家央行在研究数字货币,但信息并不充分,进度很难估计。也有一些银行和私人机构在研究,但信息也比较杂乱。因此,中国央行有可能成为首个发行数字货币的央行。如果中国央行首先推出数字货币,无疑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
一是技术示范,中国央行这次是开放式的平台,不局限于区块链技术,这个意义更加重大,因为这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可能;
二是发行框架示范。这关系到数字货币的发行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建设,我国央行采用的是双层架构;
三是社会的接受程度示范。这决定了数字货币是否具备全面替代现有货币形态的能力,或者只是现有货币形态的一个补充,因此更为关键;
四是社会成本示范。每一种货币形态的流通都有社会运行成本,比如金属货币的社会运行成本高于纸币,纸币高于记账货币,目前来看数字货币的成本会更低,但这需要实践的检验;
五是延展示范。即通过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探索相关技术在金融领域其他方面的应用。[2019/11/29]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现阶段的央行加密货币设计应注重补充和替代传统实物货币: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署名文章称,现阶段中国研发央行加密货币的首要出发点是补充与替代传统实物货币,其界定属于现金(M0)范畴。在技术作为强劲驱动力的今天,央行加密货币必然要在吸收现金优势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新特性,如果只是亦步亦趋地模拟实物现金,能否达成此一目标令人怀疑,而且可能影响央行加密货币未来的竞争力。姚前指出,今年1月中国央行副行长范一飞署名文章充分论述了发行央行加密货币须选择对现有货币体系、业务架构及基础设施冲击最小的方式。文章提到,央行加密货币应基于账户松耦合形式,使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大降。这样既可和现金一样易于流通,又能实现可控匿名。姚前文章称,从最大限度保护商业银行现有的系统投资角度考虑,已经对加密货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的具体设计进行初步研究,可考虑在商业银行传统账户体系上,引入加密货币钱包属性,实现一个账户下既可管理现有电子货币,也可管理加密货币。[2018/3/7]
郑重声明: 中国央行今日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