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比特币定价话语权正悄然转至华尔街大型投资机构]21世纪经济报道刊文称,记者多方了解到,随着机构投资者持续入场,目前比特币的定价话语权正悄然转至华尔街大型投资机构手里。有机构初步估算,当前华尔街投资机构掌握比特币供应量的约50%,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轻松“左右”比特币供需关系以影响其价格走势获利。一位加密数字货币投资基金负责人表示,新入场的机构投资者绝不会甘愿成为“最后的买单者”,他们正在比特币期货等衍生品市场买入大量沽空头寸对持仓进行风险对冲,若比特币大幅高位回落,他们很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
相关快讯:
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虚拟货币理论上在国内不可行:3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文称,实际上,与反的搏斗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新动向是互联网化,花样翻新后,比特币、聚合支付、网贷跑路、跨境电商都可以成为的手段,而反模型也在据此迭代更新。通过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理论上在国内是不可行的,因为根据2013年央行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买卖比特币,不得直接或间接为客户提供其他与比特币相关的服务,包括:为客户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服务。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系统专委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国反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李振星表示,虽然在国内不能碰,但也有不法分子在境外支付结算比特币,然后转到国内账户,国内的金融机构不会知道。但实际上境内金融机构作为发卡行、结算收单行,应当仍然有合规责任。[2020/3/24]
声音 | 21世纪经济报道:外资银行区块链金融应用“内外有别”:据21世纪经济报道发文称,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跨境贸易融资与供应链金融领域,尚未延伸至跨境支付、数字票据、发债等领域。而在境外,他们通过内部孵化,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发票、数字票据、信用证、征信、汽车债券ABS、加密数字货币、发债等领域。这背后,折射出中国与欧美国家在区块链技术研发应用方面的侧重点截然不同。[2019/10/30]
21世纪经济报:监管套利造成新一轮ICO乱象:据21世纪经济报报道,由于各国对区块链与代币发行(ICO)监管尺度不一,越来越多的ICO项目选择在柬埔寨、马来西亚、塞舌尔、马耳他等监管相对宽松的国家注册。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操作实际上也是“监管套利”。目前,中、美等国对ICO从严监管,而上述国家不仅能获得相对宽松的募资环境(包括募资对象不局限在合规投资者范畴),还能借助当地扶持政策拓展应用场景空间。监管套利造成新一轮ICO乱象,部分具有欺诈性质的ICO项目卷土重来。[2018/4/18]
郑重声明: 21世纪经济报道:比特币定价话语权正悄然转至华尔街大型投资机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