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宋科:央行数字货币核心特性是法定性和数字性]近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宋科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发布了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首先,报告指出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两个核心特性是法定性和数字性,并不限制具体发行方式和所用技术。自2008年比特币的概念被提出后,关于数字货币的讨论主要分为三轮,第一轮是关于比特币能否成为新一代法定货币;第二轮是Libra(全球首家大型网络巨头发起的加密币)推出后关于超主权货币的讨论,是否有可能出现e-SDR(超主权数字储备货币)功能货币;第三轮是当前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讨论。就概念界定而言,可将数字货币按照三个维度来进行划分,即是否以数字化形式存在,是否由央行发行,是否使用区块链、密码学等技术。其中,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为:数字性、由央行发行但并不限制所用技术。(中国经济导报网)
相关快讯:
中国人寿区块链助推精准扶贫升级加力:4月8日,新华网刊文“扶贫助农新出路 中国人寿区块链助推精准扶贫升级加力”。文章表示,中国人寿积极探索“金融扶贫保险先行”模式,以区块链+扶贫为手段,用保险机制链接社会扶贫力量,惠及贫困家庭,以此形成了一套透明、高效的区块链扶贫模式。区块链技术把“顶梁柱”项目打造成了一本“公共账簿”,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框架实现承保数据实时对接,实现捐款人、公益机构、保险公司、受保人在内的所有项目参与方,共同“记账”和监督,任何一方都无法篡改账目。运用区块链技术助力公益项目,是中国人寿区块链技术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人寿已将该技术应用于金融、保险、信用卡、企业年金等场景。未来,中国人寿将继续深入推进“扶贫保”工程,充分发挥保险、投资、银行等综合金融优势创新扶贫方法,进一步拓展“区块链+公益+保险”扶贫模式,为助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提供国寿方案、注入国寿力量,用实际行动向中央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新华网)[2020/4/9]
动态 | 区块链技术助力共建中国人群基因变异解读标准数据库发布:据央广网消息,5月27日,“区块链技术助力共建中国人群基因变异解读标准数据库”在2019数博会“生命大数据高峰论坛”上发布。华大集团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杨梦表示,数据库的建立必须满足可公开、可溯源、不可篡改、迭代更新、临床信息溯源、符合伦理法规等条件,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账本公开、所有历史信息留痕、哈希摘要上链、分布式共识、私有数据存证、细颗粒度权限控制等。[2019/5/28]
中国人寿集团法律总监杨帆:区块链在保险行业应用场景虽多,但目前尚未有成熟的应用落地:区块链安全研究中心联席理事长、中国人寿集团法律总监杨帆表示,目前区块链在银行领域的应用走在前列,而在保险行业虽然应用场景很多,但是目前尚未有成熟的应用落地。“未来,应加快利用区块链的特性尤其是不可篡改性,从而将区块链落地并实现产业化。”在他看来,探索、研究并把握好区块链技术的安全边界对发展区块链技术及产业十分关键。[2018/5/9]
郑重声明: 中国人大宋科:央行数字货币核心特性是法定性和数字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