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防范滥炒比特币应成为全球金融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共同责任]1月9日,经济日报刊文“比特币还能狂奔多久”。文章表示,分析人士警告,投资者应警惕比特币市场的投机性风险。这一方面是因为比特币市场规模仍然偏小,易于操纵;另一方面是因为全球迄今尚未建立健全的比特币市场监管机制。可以预见,2021年,比特币市场仍将被自动化做市商、巨幅波动、超高收益率、反法币和中央银行体制等标签萦绕。防范滥炒比特币进而推高系统性风险,应当成为全球金融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共同责任。
相关快讯:
声音 | 经济日报:重点发展区块链等核心数字化产业:2月18日,经济日报刊文《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的现实路径》。文章表示,对于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找到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的现实路径。全方位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强化科技支撑。发展数字经济,实现产业融合,技术创新是关键。国家层面要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前者要重点发展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核心数字化产业。此外,应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做好制度方面的统筹安排。推动技术创新,通过减税降费、专利保护、专项融资等激励政策,调动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等加大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重点领域的研发投入。[2020/2/18]
动态 | 经济日报:区块链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文化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12月15日消息,经济日报发文“文化经济如何数字化转型?”,文中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全程留痕、可追溯以及不可篡改等特点,将从根本上改变电视收视率、网络点击量、电影票房等造假的问题,为文化经济的生产、消费以及再生产提供可以充分信赖的科学依据。
进一步而言,区块链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文化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让文化生产整合更多资源,变得更高效、更智能。[2019/12/15]
声音 | 经济日报:区块链前景广泛 但存在隐性风险:据经济日报消息,区块链技术能解决金融服务领域的诸多痛点难点,在各方面都有广泛前景,但一些隐性风险也不容忽视。最受诟病的是有些区块链概念存在虚热,沦为集资圈钱、炒作估值的工具。北大光华金融科技实验室研究员窦佳丽表示:“目前区块链领域从业人员鱼龙混杂,甚至有的从业者发布了一些只有名字,无战略、无团队、无开发的‘空气项目’,忽悠风险承担能力不足的散户参与其中。这不但对行业自身产生伤害,还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监管部门应更主动地介入,全面遏制以区块链技术应用为名的非法违规行为。”[2018/9/20]
郑重声明: 经济日报:防范滥炒比特币应成为全球金融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共同责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