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大型银行拥抱联盟链,中小机构青睐DeFi]21世纪经济报道刊文称,随着区块链技术日益发展,金融机构对其应用方向的选择正悄然分化。众多大型银行正积极拥抱联盟链,通过联盟链技术拓展供应链金融、基于信用证的跨境支付、大宗商品交易结算、票据融资等业务;相比而言,众多中小金融科技机构则借助DeFi技术兴起的东风,纷纷布局基于去中心化架构的数字货币抵押融资、信贷、保险、支付等新业态。此外,文章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大型银行机构,还是涉足DeFi研发的中小金融科技平台,都将资产、数据上链交易,视为今年区块链+金融业态变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关快讯:
声音 | IOHK CEO:21世纪20年代将是Cardano的十年:IOHK首席执行官兼Cardano(ADA)创始人Charles Hoskinson表示,21世纪20年代将是Cardano的十年。他相信Cardano将在这十年里作为一个真正的社会操作系统主导加密货币空间。(News Logical)[2020/1/8]
声音 | 21世纪经济报道:推动珠澳特色金融发展,发展大湾区有特色的数字交易平台:1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文“推动珠澳特色金融发展,发展大湾区有特色的数字交易平台”。文章表示,从具体发展路径的角度,尝试提出几点发展珠澳特色金融的建议。其中,建议十为,如何进一步把大数据发展成可交易的资产,发展大湾区有特色的数字交易平台。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大数据很重要,关键是怎么把它标准化,变成可交易的产品,现在内地不同领域都有一些探索,但又都好像没有做出很清晰的商业模式。[2020/1/7]
声音 | 21世纪经济报道:国内资产通证化进程缓慢,监管部门的监管布局相对“滞后”:12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文“区块链资产证券化进展调研: 多家金融机构探路 监管标准不一”。文章表示,记者多方了解到,摩根大通、高盛等华尔街大型投行都在探索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各类资产证券化发行融资。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数字货币发行遭遇“从严监管”,欧美金融监管部门对资产通证化反而持扶持态度。相比而言,国内资产通证化进程则缓慢不少。多位涉足资产通证化研究投资的国内私募基金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当前境内几乎没有发行资产通证化产品的空间或土壤,一些胆大的境内机构只能将资产通证化产品,以VIE架构拿到境外交易市场上市交易。欧美国家资产通证化进程之所以取得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相应监管规则日益完善。相比而言,中国监管部门对资产通证化的监管布局相对“滞后”。多位研究资产通证化的创业者向记者坦言,要让监管部门、市场参与者对此有深入了解,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此前他们向境内金融机构推荐资产通证化技术时,就发现不少银行对此同样存在诸多顾虑,包括他们认为“去中心化”意味着企业客户存在信息泄露风险,因此对资产通证化同样持谨慎态度。[2019/12/4]
郑重声明: 21世纪经济报道:大型银行拥抱联盟链,中小机构青睐DeF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