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中国研究推出数字货币的初衷并非用于跨境支付]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4月1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分论坛上指出,中国研究推出数字货币的初始动机并不是将其用于跨境支付,跨境支付还牵扯很多复杂的问题。(中证网)
相关快讯:
声音 | 周小川:数字货币的监管是需要的、动态的且及时更新的:据财新网报道,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数字货币的监管有以下四点内容几个方面:首先监管是必要的,因为在发展过程中技术开发商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可能会出现一些扭曲行为,出现一些对社会不利和不稳定的现象,也可能过度偏重一些短期投机,所以是需要监管的。同时,监管必须是动态的,必须动态演进。监管既要防止出现过分地压制新兴科技涌现的现象,同时又不能放得太松,有些事如果一定要等到出了负面后果才出来管,全社会的代价就比较高。再有一点,监管方面需要大幅度的知识结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人的更新。最后,从监管的角度来讲,可能还要从体制设置上来考虑,是否需要一种竞争机制?是否需要多个方案?因为即便当下找到了最好的方案,还不知道它的时间跨度怎么样。[2018/11/21]
声音 | 周小川: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需考虑金融稳定:11月18日消息,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在第九届财新峰会上指出,当前全球跨境支付方面的确有很多不便之处,但是如果结合数字货币技术,跨境支付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国内宏观政策调控,需要引起重视。而从金融稳定的角度,今年新兴市场汇率贬值、资本外流的问题较为显著,这一问题也需要纳入考虑。相比于私营部门发行数字货币,央行会更加关注币值稳定问题,那么在数字货币和跨境支付的结合中,是否需要一种“稳定币”呢?周小川表示:“可能也需要有一个基准来盯住,这个盯住的东西不管比例怎么样,会在某种程度上很像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它是一种混合的货币。单独盯住单一一种货币,或者盯住黄金,都有缺陷。”[2018/11/18]
周小川:加密资产可能引发系列挑战和问题:周小川指出,加密资产可能引发系列挑战和问题,如非法交易、和恐怖融资、可能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加密资产虽然规模仍然较小,但社会影响较大,不容忽视。中国一直强调,金融部门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目前看加密资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存疑。中国支持就加密资产和数字货币问题在G20下加强政策协调。[2018/3/21]
郑重声明: 周小川:中国研究推出数字货币的初衷并非用于跨境支付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