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马丽丽:区块链等技术使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进入3.0时代]金色财经现场报道,2021年5月17日蚂蚁链“文昌星传统文化焕新计划”发布会在杭州举行。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数字产业中心马丽丽教授在会上发表演讲表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各类数字文化种类快速发展,基于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精准算法为IP开发提供了新业态。而中国IP哪里来?传统文化是巨大的宝藏。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进入了3.0时代。
相关快讯:
北大陈钟:区块链技术发展与标准制定应同步进行:2020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首届国际区块链产业博览会分论坛之一,区块链标准峰会在成都举行。会议期间,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陈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国内外都注意到区块链的标准化问题。一方面,区块链标准化工作从过去单一的信息安全标准化会议,进一步扩展到标准化及其组织形式的整体提升;另一方面,行业性标准化组织和团体性标准化联盟出现,都指出了区块链技术需要一些标准进行保障。但在陈钟看来,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陈钟呼吁,高校专家应当更多参与国家相关标准化工作,把研究成果带入标准化体系,使之更加完善。未来,技术发展应当与标准制定同步进行。(封面新闻)[2020/10/31]
北大数字金融研究员:数字货币推广将导致ATM机需求量减少:人民网发布题为《央行数字货币:支付新体验,治理新局面》文章,文章表示,作为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DCEP的推广可能在以下与日常支付密切相关的三个方面带来改变:一是对现金使用的影响。央行数字货币一旦普及,必然会对人民币现金的使用产生冲击。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远认为,数字货币推广会带来无现金社会,将导致ATM机这一“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金融发明”需求量减少。不过人民币目前已主要通过电子形式流通,现金流通占比并不高,因而DCEP仅是进一步替代现金。二是对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影响。DCEP的最大优势在于具备法偿性,具备国家信用背书,不仅更加安全可靠,而且任何交易主体都不能拒收。其次,DCEP实行可控匿名原则,可以更好地保证交易的匿名性,而第三方支付工具往往需要实名认证,用户支付数据实际被平台掌握。三是对活期存款的影响。二者各有千秋,一方面,DCEP目的是替代现金,在设想中并不付息,而活期存款能有一定利息收入;另一方面,活期存款不具备数字货币交易的匿名性优势,采用哪种支付方式将取决于使用者的权衡。(人民网)[2020/4/27]
声音 | 北大教授:比特币不被政府认可 反而有新机会:7月8日,在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中国财富论坛”上,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筹备组长陈东敏演讲中提到:金融监管问题应该客观看待,恰恰因为比特币不被政府认可,反而可以利用创新思维发现新机会,通过比特币交换到现金,可以帮助初创企业获得融资,这和当年搞众筹是一样的。同时也提到,在中国,2017年区块链领域进入了投机分子,借新的创新机制开始在里面搞投机倒把的事情,给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中国政府正确的把它停掉了,但同时也导致正儿八经有创新思维的企业没有办法通过这种新渠道获得资本。他认为,应该重新研究监管体制,使初创企业通过政府监督正确地获取资本。[2018/7/8]
郑重声明: 北大教授马丽丽:区块链等技术使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进入3.0时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