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前:如果央行数字货币直接运行在ETH等网络,惠及没有银行账户的群体实现金融普惠]国际金融论坛(IFF)2021春季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论坛“数字货币与未来数字化转型”环节,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研发需要在七个方面重点考量:
一、技术路线。基于账户,还是基于代币?基于账户和基于代币两条技术路线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实质上代币也是一种账户,只不过是新型账户——加密账户。相比传统账户,用户对加密账户的自主掌控能力更强。
二、价值属性。央行直接负债,还是运营机构负债?本质区别在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一栏,记录的是终端用户的央行数字货币还是代理运营机构的准备金。
三、运行架构。双层,还是单层?双层架构正逐渐形成各国的共识。数字人民币也采用双层运营体系。个人以为,双层运营与单层运营也并非二选一的关系。我们可设想,如果央行数字货币直接运行在以太坊、Diem等区块链网络,那么中央银行可借助它们的BaaS服务,直接向用户提供央行数字货币,而无须借助中介机构。单层运营可以使央行数字货币更好地惠及没有银行账户的群体,实现金融普惠。
四、是否计息。数字人民币目前不考虑计息。
五、发行模式。发行,还是兑换?区别在于:前者由中央银行发起,属于主动供给;后者由货币使用者发起,属于按需兑换。央行数字货币的生成是发行还是兑换?取决于它的定位以及货币政策的需要。
六、智能合约。数字货币不能只是对实物货币简单的模拟,若要发挥“数字”的优势,未来的数字货币一定会走向智能货币。当然,前期我们也观察到一些由于智能合约安全漏洞而引发的系统灾难,说明该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改进。所以央行数字货币应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基础上,宜从简单的智能合约起步,逐步扩展其潜力。
七是监管考量。、在数字世界中,数字身份的真实性问题、隐私问题、安全问题或涉及更大的社会治理命题,需要我们做深入的研究。
姚前特别表示,已离开人民银行,所说仅代表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也不代表其现所在机构。(新浪财经)
相关快讯:
声音 | 姚前:国际货币领域是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绝好应用场景:11月28日,第八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前所长姚前在论坛上表示,在国际支付领域,我们有两个层次的期待,一个是期待出现一个具有公信力的不被某一方掌控的全球性的普惠大众的大一统的支付平台,另一个是希望出现一个全球性的数字世界里面的数字货币。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元本位体系,从国际来看,国际秩序的本质是无政府性的,国际社会是自主性的体系,在本质上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计算,共同验证等去中心化设计,以及平权的理念,与国际货币的特征有天然的吻合,国际货币领域是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绝好应用场景,可以是存量上的改进和优化,也可以是增量上的全新探索。关键在于如何协调各方凝聚共识。(36Kr)[2019/11/29]
声音 | 姚前:央行数字货币可优化支付体系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据金融界消息,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总经理姚前发文《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体系的优化及其发行设计》,文章首先讨论了现有货币体系的弊端,指出央行数字货币对优化现有法定货币的支付功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一方面,这体现在央行数字货币能减少对私人部门提供的支付服务的依赖,可以减轻央行的监管负担和压力,也可以加强现有法定货币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解决现代货币政策面临的困境,具体包括政策传导的低效性、逆周期调控的困难性、货币从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以及政策预期管理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作者探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机制,指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应当具有经济状态依存性(economic state contingency),并说明了这一特性是央行数字货币解决现代货币政策困境的关键所在。[2019/3/13]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完善区块链治理机制,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表示,未来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这两个极点之间,将会存在一个新的领域,各种区块链系统拥有不同的非中心化程度,以满足不同场景的特定需求。我们要完善区块链治理机制,要发挥区块链技术的正能量和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在核心关键技术上下功夫,不受制于人,同时要促进区块链技术整个市场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2018/5/18]
郑重声明: 姚前:如果央行数字货币直接运行在ETH等网络,惠及没有银行账户的群体实现金融普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