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面对国际结算量 数字货币高支付效率的优点更易凸显]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在数字化的浪潮下,货币作为一种支付媒介,其本身的数字化是必然趋势。考虑到传统货币印制发行成本高、不易携带等局限,数字货币以其独特的优势,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郭田勇指出,数字货币如果由政府或者中央银行来主导,必须协同好同原有银行体系为主导的支付关系。目前,中国的数字货币属于M0范畴,从金融学角度看,M0并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在整个货币储存量中占比也很小,因此,数字人民币的范围还非常有限,未来如何用数字人民币组建更多的功能,将其推向更大的领域,值得深入研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把握好节奏。郭田勇称,数字人民币前期推进比较成功,有利于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人民币国际业务更为广泛。面对庞大的国际结算量,数字货币高支付效率的优点更易凸显。(中国新闻网)
相关快讯:
中央财经大学发布《数字金融蓝皮书》:区块链将逐渐融入金融机构核心业务: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数字金融蓝皮书:中国数字金融创新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指出,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简化金融机构的操作流程,提升经济服务的效率,实现与更多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区块链技术将逐渐融入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之中。蓝皮书提到,区块链在数字金融领域的相互保险、供应链金融、资产管理、跨境支付、银行征信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场景实现。此外,蓝皮书还提到,区块链的本质就是去中心化,传统层层递进的监管机构造成了信息传递复杂化,也使业务进度缓慢,而完全去中心化使传统监管机构所有专业人才失去作用,信息完全链上化导致链上链下信息不一定一致。
蓝皮书指出,区块链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保障,也帮助各企业、机构在联系和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实现数据信息价值最大化的共赢模式。区块链技术将是金融机构突破行业限定的机会,借助区块链技术提升竞争力实现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信息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路。[2021/6/7 12:25:12]
中央财经黄震:美国将比特币宣布为“货币”有全球性示范意义: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黄震认为,利用比特币吸纳全球资本,在技术上美国是可以实现的。黄震还指出,美国宣布比特币的“货币”地位,可能代表美国拥有掌控比特币的条件了。美国可能已经掌控了一定量的比特币算力,基于此才宣布它可以作为“货币”使用。如果是这样,那么美国政府就可能通过比特币完成对全球资本的聚集。黄震强调,因为比特币具有匿名性,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所以全球的算力也是可以逐步转移到一些区域和国家的,不一定一直集中于美国手中。我们应关注之前已被挖出的比特币究竟在哪些地方分布,是否在市面上流通。此外,黄震还表示,将比特币定义为“货币”可能是出于美国对自身情况的考量。现在比特币在美国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对比特币持有人的法律保护也是全球性问题,因此美国将比特币宣布为“货币”,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全球性的示范意义的。(中新经纬)[2020/7/29]
声音 | 中央财经教授张苏:要重视高校等科研机构在区块链等基础研究方面的作用:据光明日报消息,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苏在《以普惠和绿色为目标推进技术创新》一文中表示,要重视高校等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作用,比如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这些技术具有强大的要素黏合力以及资源整合功能,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并在未来导致生产系统、经济结构乃至经济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2018/10/30]
郑重声明: 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面对国际结算量 数字货币高支付效率的优点更易凸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