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原始版“元宇宙”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离理想“元宇宙”还相距甚远]9月12日消息,经济日报刊文称《“元宇宙”究竟是不是新科技》,2021年的互联网投资圈里,“元宇宙”堪称“最靓的崽”,相关概念股倍受资金追捧,百度、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元宇宙”赛道,虚拟现实、网络游戏、云计算、超高清视频、数字孪生等多个产业链从中受益。这些“刚需”技术,有的进步很快,有的仅见雏形,目前构造一个初级、原始版“元宇宙”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离构建一个令人沉浸其中的理想“元宇宙”还相距甚远。“元宇宙”何时才能脱离像素游戏的初级阶段,实现真正的平行虚拟世界?这有待于相关技术进步,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久。对于老百姓来说,可以对技术进步带来的“元宇宙”新世界保持美好期待,但一定要谨慎投资。故事越动听、概念越宏大,就越要捂好自己的钱袋子。毕竟,通过讲故事、炒概念来割韭菜,已经是屡见不鲜的老套路了。
相关快讯:
经济日报:云南加快实现区块链场景应用:7月31日,经济日报刊文称,自从今年3月云南省区块链中心成立以来,云南正积极探索,加快推动区块链场景应用,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云南省正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产业基金等政策,为区块链技术应用提供试验场,深入推进区块链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截至目前,云南省区块链中心已经入驻20多家企业,区块链技术已经在农业、产品溯源、发票、政务等领域开展融合应用试点。[7/31/2020 12:00:00 AM]
声音 | 经济日报评论:多家上市公司因“涉链”被问询:5月30日,针对“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因涉及区块链业务收到监管函”一事,经济日报发表评论称,去年上半年不少上市公司就发布公告称要进军区块链。结果,业务进展没多少,多家“涉链”上市公司就迎来了一轮股价上涨。不过,涨得快跌得也快。随后不久,多家公司股价冲高回落,留下一地鸡毛。因此,交易所对“区块链”谨慎不无道理。整体看,监管部门针对区块链的问询主要集中在区块链技术的营业收入情况以及对主营业务的影响方面。从回复情况看,大多上市公司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应用场景,也未产生营业收入,对公司业绩影响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投资者要谨慎看待所谓“涉链”概念。[5/30/2019 12:00:00 AM]
经济日报:虚拟货币交易转入“地下” 应实施穿透式监管:今日,中央直属经济日报发文指出自2017年9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叫停虚拟货币直接交易。随后,2018年1月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央行营业管理部等部门先后连发三文,再次强化对虚拟货币监管。然而,媒体日前调查发现,虚拟货币交易正转入“地下”,数十个交易平台提供点对点的场外交易,市场活跃。针对虚拟货币跨境、跨领域流动的新特点,有必要加强账户监管和外汇监管,实施“一竿子插到底”的穿透式监管,并考虑建立黑名单制度,将相关责任人列入黑名单,禁止或部分限制其今后在境内开展活动、从事相关金融业务。[2/26/2018 12:00:00 AM]
郑重声明: 经济日报:原始版“元宇宙”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离理想“元宇宙”还相距甚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