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研所狄刚:需要形成区块链的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9月25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9月24日在2021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之“区块链与数字经济发展论坛”上在产业方面,狄刚表示,需要形成区块链的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标准统筹和外部数据导入。“虽然现在建立了很多区块链,但更多是旧的孤岛被新的孤岛代替,旧的壁垒消除又产生新的壁垒。要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加大顶层设计,实现业务互通,形成产业共治,从而实现产业创新。”他说。
此外,在区块链技术发展方面,狄刚建议,加大基础理论研究,通过区块链体系创新,开源体系研究和可信技术、共识算法创新、密码理论创新等,实现基础理论的突破;核心技术方面,着力突破包括智能合约创新、区块链网络技术、芯片和硬件、区块链安全、跨链、监管审计、威胁监测等;制定核心技术标准,建立标准体系;政策保障方面,建议推出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等。此外,他还认为,可以从专项示范、产研协同、人才培养、生态共建等方面入手发展区块链技术。
相关快讯:
声音 | 财经时报网:央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法币的运行成本:金色财经报道,财经时报网发表题为《研究加密数字货币技术测试 增强市场竞争性保持纪律》文章。文章表示,传统纸币的现金管理成本较高,央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法币的运行成本,同时提高支付效率,并便捷跨境支付。与此同时,在银行普及率低,金融深度和广度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数字货币能够为公众提供一种更安全、流动性强的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由国家信用背书,正常情况下不存在违约或者“跑路”。最后,层出不穷的私人数字货币给监管和货币政策带来压力,央行的数字货币可以增强市场可竞争性并保持市场纪律。由于央行对数字货币具有追踪支付的能力,因而法定数字货币有利于对反和恐怖主义融资、数字逃税等违法活动进行监管,法定数字货币为监管科技提供了大数据。在私人数字货币诞生之前发行,央行可以获取数字货币的主动权。[1/3/2020 12:00:00 AM]
声音 | 姚前:央行加密货币(CBCC)是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前所长、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姚前向记者表示,央行加密货币(CBCC)是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国央行的研究起点也就是CBCC。此前姚前就提及,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型构思需充分吸收借鉴国际上先进成熟的知识和经验,深入剖析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他表示,目前各国开展的央行数字货币试验,大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数字货币试验,但还停留在批发(机构端)应用场景。他还表示,数字货币原型系统探索了区块链的应用,但并不完全依赖该技术。此外,姚前还阐述了,加密货币与第三方支付的差异,支付宝的数据传输过程加了密,并不代表它就是加密货币。两者的账户体系有根本的区别,如果将支付宝的技术比拟为4G,通过加密货币的支付更像是5G。(新京报)[11/17/2019 12:00:00 AM]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央行数字货币短期内不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大的影响: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可以预见,央行数字货币的探索与发行,是个渐进的过程,短期内不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大的影响。中长期来看,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引入,会改变货币传导的中介和机制,根本上改变支付的模式,对于支付行业而言,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要求支付机构与时俱进,同步探索新技术、新模式下,如何转型来继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薛洪言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短期内推出的可能性不大。就中国市场而言,支付的电子化已经走在了前列,由此引发的一些潜在问题仍在消化和规制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并无必要在短期内再次推出具有重要影响的新模式、新机制。[4/10/2018 12:00:00 AM]
郑重声明: 央行数研所狄刚:需要形成区块链的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