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辉:数字化的金融架构对金融数据安全构成新的挑战]10月18日消息,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在10月16日举行的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数字金融与商业银行管理研讨会上表示,随着金融科技创新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的金融架构对金融数据安全构成新的挑战。李礼辉表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数据治理硬边界交叉。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公益机构和国家机关共建服务场景以触达客户,金融机构与占有数据资源优势的企业合作,科技平台直接或间接涉及金融业务,大量金融数据部署在数据云平台,这些都在扩大数据治理硬边界交叉的范围和面积,增加数据安全保护的难度。
二是数据安全软技术滞后。在分布式、端对端的技术架构上,数据和数字资产安全必须更多依赖密码算法、智能合约等“软技术”。分布式架构比集中式架构更容易发生数据安全失守的问题,密码算法和智能合约逻辑上的漏洞和缺陷,经常成为黑客攻击的突破口。
三是数字链接零距离。在数字链接的经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空间、时间距离趋近于零,这将提供更加广泛的便捷性,也将带来更加直接的危险性。由于物联网的高速率和广覆盖,既可能出现单一的金融事故,也可能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基于此,李礼辉认为,应该优先考虑数据安全治理。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大目标下,应用安全的数据技术,建设安全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的数据安全制度,以保障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等方面的安全,同时保护数据隐私。(上海证券报)
相关快讯:
李礼辉:法定数字货币可能是第六版人民币: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近日提到法定数字货币主要有四方面的优势,首先,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替代现钞、节省现金流通的成本的好处,它可能是第六版的人民币;其次,能强化支付系统的公共属性,推进普惠金融,可以让更多人利用这种支付系统;第三,可以保证金融交易的可靠性;第四,可以精准调节货币供应,加强货币市场流通的供应。同时,法定数字货币也有三个方面的潜在风险:一个是会削弱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和盈利能力;第二个问题它更容易触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第三个问题是,因为数字货币,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会迅速扩大,大量存款会到中央银行,而中央银行有调控的权利,但是也要承担更加直接的责任。(新浪财经)[10/20/2020 12:00:00 AM]
声音 | 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利用区块链建立可信数据登记与证实平台,可以容纳更多的交易对手:据新浪财经报道,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李礼辉在“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表示,区块链建立了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以算法程序表达规则,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能够在信任未知或信任薄弱的环境中形成可信任的纽带,节约信用形成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可信数据登记与证实平台,可以容纳更多的交易对手。[5/19/2019 12:00:00 AM]
声音 | 李礼辉:虚拟货币发展不可能有太大余地:据网易科技消息,近日在“2019影响力峰会——预见未来”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对虚拟货币发表看法,他认为虚拟货币可能比较适用于那种小规模人群的一种特定的安排和需要。虚拟货币只会在这种去中心化的、基于公有链的虚拟社区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对整个社会来说,它的价值并不是太大。想要成为一种社会化的支付工具,它很难做到。因为第一它没有实体资产做支撑,第二它没有国家信用做背书。它很难成为一个法定的数字货币。所以他认为虚拟货币的发展还是不可能有太大的余地。[1/18/2019 12:00:00 AM]
郑重声明: 李礼辉:数字化的金融架构对金融数据安全构成新的挑战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